一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被广泛用于治疗儿童肺炎的注射剂炎琥宁,近日㊣被国家药监局发出黑框警告——“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,包括过敏性休克,严重者可导致死亡。6岁及以下儿童禁用本品”。
儿童肺炎包括细菌性肺炎□□、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等,炎琥宁获批的适应证是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,但在一些实际应用中,炎琥宁不仅仅被用于上✅述两项适应证。
米内网数据显示,2023年炎琥宁注射剂销售额超12亿元。2024年底,全国医院联合预约采购量超1.07亿支。
例如:较早获得国家批文的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,其控股股东复星医药(曾在官网称,炎琥宁是原研产品。不过无论是产品说明书还是公开研究,都未见这款药的疗效数据。
早在2009年,国家✅药监局就曾以专刊形式通告:炎琥宁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/事件问题较为突出,主要以全身性损害为主。在严重不良反应病例中,53%的患者为14岁以下儿童。甚至有死亡病例出现,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药品引起的过敏性休克。
对于此次黑框警告相关㊣决策,接近国家药监局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,这是药监局的一项常规工作,是综合评估了不良反应数据等材料后做出的风险控制措施。
目前国家药监局尚未完整公开近几年炎琥宁的不良反应情况。多个生产厂家称,已接到修改产品说明书的通知,不过未获知具㊣体的不良反应数据。
一款疗效数据缺失□□□、用药风险高的药物,未来应该㊣如何评定其对患者的效益比,将是对有关机构和企业的考验。
关于炎琥宁严重不良反应病例的报告,最早至少可追溯至2005年,湖北黄石第四医院一位儿科医生报告,炎琥宁致1岁患儿过敏性休克。此后有关该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逐渐增多,甚至包括导致老年患者精神异常。
到2009年,淄博市药品检验所研究人员分析该市136例炎琥宁不良反应报告后发现,炎琥宁不良反应以0—10岁儿童发生率最高,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□□、全身性㊣损害及循环系统㊣损害,多数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后30分钟内。
上述研究人员认为,炎琥宁注射剂系中药制剂,虽经提纯精制,但多肽□□、蛋白质等大分㊣子物质不可能被完全剔除,上述物质在静脉给药时可作为过敏原而引起过敏反应,影响药品的安全性,在缺乏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标准下更易引起不良反应。
一家中药龙头企业研发负责人也持类似观点:“植物蛋白是人体主要的过敏原之一,在炎琥宁的制备工艺中,一旦有环节出现提纯度不够,就可能导致某些患者㊣过敏。”
2009年,国家药监局专门发布了炎琥宁相关的不良反应报告,提示用药风险。同年,作为炎琥宁头部生产商,重庆药友开始联合广东省及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2009年—2014年开展炎琥宁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。重庆药友未公开此项安全性研究的全面数据,其控股股东复星医药官网信息显示“3万多例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印证产品(炎琥宁)高安全性”。
不过2015年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不良反应报告提示:2009年✅后,炎琥宁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数和严重报告数逐年上升,严重过敏反应仍然比较突出。据统计,6岁以下儿童的不良反应报告占总报告数的40%以上,不良反应表现以过敏性休克□□、过敏样反应□□、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为主。
2023年,河南省药品评价中心夏旭东等人对2016—2021年河南1824例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显示:报告主要来自基层医疗机构,0—9岁儿童患者最多,占38.43%。
2025年3月13日,国家㊣药监局公㊣告:根据✅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,决定对炎琥宁注射剂说明书内容进行统一修订,增加黑框警告。同时,要求药企在说明书中增加皮疹□□□、腹泻□□□□、寒战□□□、过敏性休克□□□、视觉损害等超50项不良反应。
对于黑框警告对未来炎琥宁销售的影响,多家头部企业未有回应。一家东北上市药企有关负责人表示,其生产的炎琥宁所占市㊣场份额较小,黑框警告不会对其业绩带来明显影响,未来,会更多针对6岁以上患者人群进行推广。
“药监的通告我是从新闻✅上看到✅的,不影响我们继续使用这款药。”西部某乡镇卫生院院长告诉经济观察报,炎琥宁是治疗儿童感冒的常用药,在他所在医院未出现过不良反应病例呼吸系统药物的介绍,药监的通告不会对未来的用药决策产生影响。
这位院长之所以选用炎琥宁这款药,是因为能治病毒性感冒的药物很少,在他印象中,另一款注射剂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更多。
云南大㊣理✅的一位母亲介绍,2024年底,她3岁的孩子因支原体肺炎在当地县医院住院一周,输注的药物中就有炎琥宁,不过未出现不良反应,只是治疗效果不理想,她后来带孩子转了院。海南一位母亲也介绍,2025年3月,她5岁的孩子因患支原体肺炎,在海南一家民营三甲医院治疗时曾被注射炎琥宁。
支原体肺炎并不属于炎琥宁的适应证,而类似这样的超适应证用药在基层医疗机构并不少见。四川某诊所一位助理医师告诉经济观察报,其所在诊所负责人很喜欢使用炎琥宁这款药物,治疗的病症除了说明书上的病毒性肺炎□□□□、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外,还包括一般感冒□□□□、胃炎等。他介绍,炎琥宁在该诊所的售价是20元/支,进药是与其他普药一起进,没见过药代专门来推这款药,不清楚是否有厂家补贴。
武汉某三甲医院一位呼吸科主任医师认为:“很多的病毒感染只要不是很重,可以自己好,不用药。”在他看来,炎琥宁这款药在临床上不存在不可替代性,甚至可用可不用。
上述三甲医院医生不愿用炎琥宁,很大原因在于,他们将炎琥宁归㊣为中药注射液,而中药注射液常被诟病不良反应较多。
在炎琥宁被国家药监局发出黑框警告后,舆论广泛地将它冠上中药注射液的帽子。原因在于,炎琥宁的主要成分穿心莲内酯是从中药穿心莲中提取出来的。
不过,中药领域㊣的部分研发人员和中医却认为炎琥宁属于西药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一位中医告诉经济观察报,多成分□□、全成分的提取液才算是中药,炎琥宁是从穿心莲提取出来的单体,就属于西药,类似的药物还有青蒿素。
另一家中药龙头企业一位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,炎琥宁大多是在2002年前批准的,多数是由当时的地方药监局或卫生部门批准。2002年,刚成立4年的国家药监局进行文号换发,当初对这类品种的认识是,只要✅属于单一成份,就认为应按化药管理,不管这类成分是从中药提取还是后期成分提取修饰合成。如果是由两个药味或多个药味提取的,注册就按照中㊣药管㊣理,给中药文号。
在国家药监局官网上,有157款炎琥宁获得批准文号。从部分企业的批准文号仍能看出历史的痕迹。重庆药友炎琥宁的批准文号是H50021629,“H”意为化药,“50”意为原批准文号由重庆市下发,“02”意为国家药监局在2002年对该文号进行了换发,“1629”是批准文号的顺序号。
经济观察报查询发现,无论炎琥宁属于中㊣药还是西药,从研发主㊣体来看,这确是一款由中国人原创的药物。1977年,四川省中药研究所研制出了炎琥宁,1980年该研究所与成都制药三厂合作进行剂型改革,制成注射用炎琥宁冻干型适用于临床,此后多家企业开始生产炎琥宁,通过省级主管部门获得批准文号上市销售。
目前无法查询到炎琥宁上市前的临床试验数据。重庆药友□□□□、珍宝岛(603567.SH)的药品说明书也未载明临床试验数据,且药代动力学为“尚不明确”。
经济观察报分别致电重庆药友□□、珍宝岛□□□、珠海同源药业三家头部企业了解炎琥宁的疗效数据,截至发稿未获有效回复。
目前可查的第一项公开发布的炎琥宁疗效研究是1980年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科开展的,他们✅对50名病毒性肺炎患儿使㊣用该药的疗效进行了观察,结论是疗效较好。此项试验为非随机对照试验。
此后,多家医院对上市后的炎琥宁开展疗效观察,所治疗的疾病包括儿童肺炎妇科药品大全□□□、呼吸道感染□□、肠炎□□□、咽炎□□□、腹泻□□、老人带状疱疹等。这些研究纳入的患者规模一般在几十例到两三百例之间。例如,某医院对确诊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✅染的3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(230例)和对照组(150例),治疗组使用炎琥宁,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,观察两组患儿退热□□□□、止咳□□□□、咽痛㊣消失与咽部充血好转时间,其研究结论是炎琥宁疗效更好。
天津某三甲医院一位主任医师对这类研究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。她认为,一项临床研究试验的结论是否可靠,要看试验设计的严谨性和试验机构的级别,例如上述研究中两组病例数悬殊太大,不像随机试验。
对炎琥宁这类疗效数据缺乏的已上市注射剂,早在2017年,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就联合发布《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要对已上市药品注射剂进行再评价,并同时力争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。
上述中药龙头企业高管表示,现在有关部门对来源于中药成份的注射剂,都要求再评价或者加强管理,主要原因是临床出现很多不良反应,同时联合用药的研究和质量控制不太完善,故对此管理从严。
近年来已有多款中药开展上市后疗效和安全性再评价工作,这些研究中不乏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。例如,以岭药业(002603.SZ)曾在2018年发起针对通心络疗效评价的随机□□□□、双盲□□□□、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,共纳入124家医院37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。